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订学院“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以来的成绩与问题
1.“十一五”以来校园文化工作的主要成绩
(1)构架高职特色常信文化
确立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文化建设理念,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建设小组。丰富了“厚德、勤业”、“务实诚信、自强奋进”、“敬业、爱生”、“尚思、求是”和“勤勉、高效”的内涵。提出了“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办学改革模式,使学院文化适应高职发展特色,融入区域文化大环境之中。修订了14项重大规章制度,出台了第一部完整记录学院全方面工作的年鉴。
(2)形成高效团结管理文化
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举办多期中层干部培训班,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建设。编印了以“读书、养性、做人”为核心思想的《中层干部阅读文选》。挖掘干部潜能,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才干,中层干部领导力、执行力得到显著提高。
(3)实现品牌工程育人文化
思想道德文化工程。定期举行名人大讲堂活动,举办“尚思求是”百科知识大讲堂70期,从朋辈聊天室、心理发展工作室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已经形成。通过营造公寓文化,已经形成较完备的文化育人环境与氛围。
职业技能文化工程。2008年,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开始实施,坚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锤炼。推行多证书制度,实施学历文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计算机、外语等证书制度,全方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实践创新文化工程。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了“三依托、三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了“导教相融、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工作,培育既有科技含量又有市场需求的项目,促进学生创新成果转化。
(4)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文化
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融合的建设运行机制,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校企深度融合的“六大模式”有效地发挥了高职教育文化所承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行业订单”模式,培养行业青睐人才;“工学交替”模式,培育技能实用人才;市场主导模式,培育行业紧缺人才;实践演练模式,培育自主创业人才;研发“外包”模式,培育创新创优人才;“双主体学院”模式,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5)文化辐射引领示范
近三年接待兄弟院校和社会来宾来访280多批,计4500多人次。通过承办各种会议、比赛,学院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应邀出席各种学术和交流会议共计45次。通过以信息技术专业优势对口支援促进苏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院信息文化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学院的社会声誉大大提升。
2.“十一五”以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不足
(1)创新、文化个性还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没有充分融合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和办学历史特点。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积累过程,有待进一步积淀。
(2)精神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
物质文化建设有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一批物质景观已经到位。但物质文化应承载和体现的深刻精神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教师参与度不高
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文化已经逐步形成,但校园文化建设仍然是几个部门、少数教师挑重担,全体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面尚未形成。
(4)师资的职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与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已经初见成效。但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与融入还需要过程。一些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尤其对行业、专业的一线技术的了解和操作能力还比较欠缺,教师的职业性有待提升,专业教师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中的作用尚不明显。
(二)“十二五”期间的机遇与挑战
1.主要机遇
(1)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反复强调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
(2)新媒体提供了更广阔的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新媒体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学院的文化建设理念、文化活动的信息和文化成果可以通过新媒体向校内外进行快速传播。师生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社会,社会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并关注学院。新媒体成为展示校园文化、学校形象的重要载体。
2.面临的挑战
(1)多元文化的渗入对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带来挑战
多元文化不断渗入,校园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加剧。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冲击着大学独立、自由、批判的精神,对校园主流文化产生冲击和侵蚀,也腐蚀着师生的思想和灵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挑战。
(2)网络文化独特性和复杂性使校园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互联网是一种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界的传播平台,使各种文化思潮,特别是一些渲染色情、暴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这对广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势必产生负面影响。
二、总体思路与原则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传承“厚德勤业”的文化底蕴,推动学院形成务实向上的校园文明风尚,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的原则
以育人为目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约束和激励的教育作用。
2.师生主体、校企共建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校、行业、企业的各自优势和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共同建设校园文化。积极倡导企业文化走进校园,与校园文化紧密融合。
3.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原则
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体现民族文化特点、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
4.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学院优秀文化传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形成特色鲜明的常信院文化和现代人文的校园文化体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时代文化精神更加彰显,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校风学风更加优良,学术氛围更加浓厚,管理体系更加科学,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校园人文环境更加和谐。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和理论研究
建立完善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学院文化建设的规划论证、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相关部门根据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经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党委宣传部和高职研究所每年确定一批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总结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打造文化精品。
2.建立常信院主流价值观
进一步宣传弘扬“厚德、勤业”的校训和“务实诚信、自强奋进”的常信院精神,不断探索全院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形成具有常信院特色的、激励常信人不断超越的主流价值观。
3.开展主题校园活动
紧紧围绕学校校训“厚德 勤业”、校风“务实诚信 自强奋进”、教风“敬业 爱生”、学风“尚思求是”、工作作风“勤勉 高效”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讲座、演讲、辩论、征文、微电影等形式,让全院师生将校训内化为动力,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践行。
4.构建校园合作文化
积极创造良好合作环境,促进教师团队教学、科研合作,凝聚教师正能量,实现教师思维互补、智慧交融、工作合作。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创建团结合作的和谐校园。
(二)重点工程
1.打造一批常信院的文化品牌
继续办好名人大讲堂活动、尚思·求是百科知识大讲堂、英语沙龙活动,新开辟博士沙龙、企业讲坛、名师导学等新的文化活动载体。
2.构建一套常信院荣誉体系
对学院原有的荣誉、奖项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建立一套完整的学院荣誉体系。
3.筹建网络校园电视台
筹建网络校园电视台,开展校园新闻和校园专题栏目播报、教学视频播放和网上视频传输。校园电视播放途径为学院网站、优酷等互联网络以及图书馆北门广场草坪电视大屏幕、公寓楼活动室电视机、食堂电视机等。
4.打造信息文化“科普长廊”
结合“信息”特点,打造学院环境文化,重点是赋予“文化长廊”新的生命,将其打造成为信息文化的“科普长廊”。
5.建立学院荣誉墙
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学院荣誉墙,让尘封的铜牌成为学院的宣传阵地和激励窗口。
6.建立微博管理体系和章程
在目前已有的共青团微博和招生微博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循序渐进地开通校园BBS微博版和学院院报微博版,举办校园微博节和校园微博峰会,正式开设学院官方微博,逐步推动学院微博体系建设,建立学院微博管理章程。
附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年度工作分解表
附件: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年度工作分解表
序号
| 任务
| 主要工作描述
| 完成时间
| 责任单位
|
1
| 建立常信院
主流价值观
| 形成具有常信院特色的、激励常信人持之以恒不断超越的主流价值观。
| 2015
| 宣传部、
各职能部门、
二级学院
|
2
| 打造一批常信院的文化品牌
| 新开辟博士沙龙、企业讲坛、名师导学等新的文化活动载体。
| 2014
| 宣传部、学工处、团委、教务处、产学合作部、二级学院
|
3
| 构建一套常信院荣誉体系
| 对学院原有的荣誉、奖项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建立一套完整的学院荣誉体系。
| 2013
| 宣传部、
各职能部门、
二级学院
|
4
| 筹建网络校园电视台
| 校园新闻和校园专题栏目播报、教学视频播放和网上视频传输。
| 2014
| 宣传部、
信息中心、
艺术学院
|
5
| 打造信息文化“科普长廊”
| 赋予“文化长廊”新的生命,将其打造成为信息文化的“科普长廊”。
| 2013
| 宣传部、资产处
|
6
| 建立学院
荣誉墙
| 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学院荣誉墙。
| 2013
| 宣传部、党办、
院办、资产处
|
7
| 开展主题
校园活动
| 讲座、演讲、辩论、征文、微电影
| 2015
| 宣传部、学工处、
团委、艺术学院
|
8
| 建立微博管理体系和章程
| 开通校园BBS微博版和学院院报微博版,举办校园微博节和校园微博峰会,正式开设学院官方微博,逐步推动学院微博体系建设,建立学院微博管理章程。
| 2015
| 宣传部、院办、
学工处、团委、
信息中心
|
9
| 构建校园
合作文化
| 促进教师团队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建团结合作的和谐校园
| 2015
| 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产学合作部、学工处、团委
|